江油关镇党家沟村:“三大体系”培根铸魂 文明实践蔚然成风
“万民乡风,旦暮利之。”这是《管子·版法》中一句十分有名的话。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灵魂。
为深入推进乡风文明建设,近年来,平武县江油关镇党家沟村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结合“三大体系”建设,依托一元爱心协会公益帮扶,丰富乡村精神文化生活,不断推进乡风文明建设,大力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切实提高乡村文明程度,传播文明理念,涵养文明乡风,铸牢乡村振兴之魂。
强化基层组织 打造透明村务
在党家沟村涵养乡村文明,推动基层治理中,党员干部充分发挥了“领头雁”作用,聚力乡村振兴。
党家沟村被列入平武13个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村,党家沟村组建由两委牵头、群团组干部参与实施、镇政府派驻村干部组织协调、县派驻工作队协助的乡村振兴工作组,建立乡村振兴工作室,规划乡村振兴发展实施策略。
在工作思路上,坚持“思想引领、学习在先”机制,牢牢把握村党建工作正确方向,强化村委抓主体责任,形成村支部书记、第一书记带头抓、班子成员合力抓的工作机制。突出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充分发挥第一书记积极带头作用,重大投资、大额支出都由村民代表大会决定,支出多少、收入多少让每个村民都清清楚楚,持续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增强村级组织“造血”功能。
此外,党家沟村还着力乡村治理创新,以“三结合”助推和谐稳定的生态环境:一是将乡村治理与构建文明生态村相结合;二是将乡村治理与“三个文明创建”行动相结合;三是将乡村治理与乡村振兴相结合,使乡村治理深入到每一个人心里。
如今,党家沟村通过因地制宜、科学规划产业布局,正全面推进核桃基地品种改良项目、良种肉牛养殖基地、天然农家肥蔬菜种植基地、天麻种植基地等多业态建设进度。党家沟村也日益向世人呈现出“春游百花丛中、夏入万绿林地、秋看硕果累累、冬驻农家小憩”一年四季景不同的优美和谐景象。
坚持问题导向 找准乡风文明建设“痛点”
随着经济社会的逐步发展,乡风文明软件建设如何提升?在县委县政府以及江油关镇党委政府的帮助下,党家沟村通过构建“村规民约、道德评价、乡风监督”三大体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力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和淳朴民风,培养新型农民,繁荣农村文化,建设优美环境,不断丰富广大群众的精神家园,提升群众精神风貌,唤醒乡村发展活力。
推进“三大体系”建设中,党家沟村坚持群众主体,充分宣传发动群众、教育引导群众;坚持问题导向,查找本地在乡风文明建设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促进乡村振兴与扶志、扶智相结合;坚持简便易行,突出针对性、操作性、实效性使之可以广泛推广;坚持载体多样,将文明与文化结合,以喜闻乐见的群众文化活动去凝聚群众、引导群众。
全村在广泛收集民意的基础上,全面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充分发挥村规民约的作用。通过村民自治实现群众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监督和自我提升,以素质提升带动文明乡风,以乡风文明引领社会风尚,广泛开展家风展示活动,通过深入挖掘、整理本地的好家风好家训好家规,在文化长廊、村委会、文化墙以及广场等公共场所集中宣传展示,强化教育感染力;同时,通过“美丽庭院”评选等活动,以村民视角展现好家风家训,为乡村风貌提升注入文化元素,将美丽植入乡村血脉,让乡村有内涵。推动社会风气持续好转,助力建设美丽乡村。
打造公益品牌 不断凝聚乡村振兴合力
产业为基,乡风为魂。有效的乡村治理,让党家沟村村容村貌焕然一新。而公益品牌的入驻,更为党家沟村乡风文明插上一面靓丽的旗帜。
既不临水,又不靠城,大量的年轻劳动人口流失,党家沟村依托什么培育好乡风、传承好家风?答案当然是人。
结合“三大体系”建设,江油关镇党委和党家沟村党支部引进一元爱心协会在开展公益活动过程中,注重围绕乡风、家风和民风建设,通过宣演等形式,对村规民约进行解读宣讲、表扬示范、教育引导,营造良好氛围。同时,在道德评价体系建设方面,以遵守村规民约为基础,对村民在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等方面的实践进行评议,使道德评价具体化、项目化、品牌化。
乡村美,首先是乡风美;农民富,更重要的是精神富。党家沟村乡风文明的提升不仅改变着当地的生态面貌、经济社会发展方式,更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来源:绵阳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