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走进平武 > 平武名人

陈广发

2021-04-08 14:12文章来源: 平武县
字体:【    】 打印


陈广发(1895—1969 年),平武县南坝镇人。

陈广发原名刘福银,家住响岩乡青山村朽石垭。成年后,入赘南坝乡七坡基梁家,改姓换名为梁成贵。1934 年,他被国民党地方政权强拉壮丁,到武汉汉口当兵,他不满国民党欺压穷人,听到与红军接触过的老百姓讲“红军是穷人的队伍,对穷人好”。于是,冒险逃出国民党军队,投奔红军。在枪林弹雨中,他与一个名叫陈广林的红军战友结下生死情义,陈广林待他胜似同胞弟弟,为他改名陈广发。红军长征途中,陈广发曾给朱德总司令当马夫。到达延安后,陈广发参加了开垦南泥湾的大生产运动,劳动中,他放声唱平武山歌,其他战友也高唱各自家乡的民歌,南腔北调汇在一起。他说:“惹得大家高兴,做活路有兴趣。”解放战争中,他当炊事员,跟随毛泽东转战延安。解放后,他曾到北戴河休养。1953 年,他复员回到家乡平武,从事农业生产。

陈广发个子瘦小,喜穿自制的麂子皮袍子,常年打绑腿,穿草鞋。初回家中,他不等不靠,自己动手修起三间瓦房。20 世纪 50 年代末,平武全县闹饥荒。陈广发独自登上七坡基的牛圈坪,开荒砍火地。早上,天还没亮,他就上山,饿了,就啃冷馍,渴了,就喝山泉水,晚上,天色黑定了,他才下山。为了消解寂寞,他在山上边劳作边高唱山歌。他砍火地约五十亩,点播玉米。夏季,他又独自到山上,搭建窝棚,防守野猪糟蹋粮食。看到村里缺粮的人家,他会主动帮助。一户姓徐的人家,既无钱粮,还无房屋,很贫困。陈广发与生产队干部商定,由他出钱,群众投劳,在河坝修建三间房屋,建起猪圈和磨坊,让徐家住进去,一边给生产队养猪,一边管理水磨收点粮食,帮徐家渡过难关。

住在偏远闭塞的小山村,陈广发感慨群众的文化生活枯燥。他从转业费里拿出钱来,购买一台半导体收音机。乡村不通电,每到晚上,他打着电筒,让儿子背上数十斤重的大收音机和干电池,走村串户,为群众义务播音。每到一家,他都要先向乡亲宣讲党的政策,号召大家听党的话,跟党走。看到场镇冷冷清清,他又出钱买了两个大扩音器,帮助南坝乡政府建起广播室。他接受各个学校的邀请,为青少年做报告,讲得最多的,是长征中过草地的艰辛。他说,红军一天只能吃到一个红萝卜,最艰苦的时候,七颗麦子过一天。他教育学生,一定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20 世纪 60 年代中期,南坝公社发动社员修团胜大堰,目的是把团结大队的山溪水引到旱情严重的胜利大队,顺带修通连接两村的公路。陈广发在公社医院养病,连续几天,他没有听到明月岩放炮的声音,感到很奇怪。他找到南坝区委书记陈家训,问:“往天放炮的声音全街都听得到,这几天咋个没声气了?”陈家训说,公社没钱买炸药和雷管,只好停工。陈广发马上叫来在公社当干部的外孙,让外孙从自己存的转业费中取出 3000 元,当即捐赠给工程指挥部。一次,陈广发听说南坝小学修戏台缺钱,他又从转业费中取出600 元,捐给学校。

住进县城红军院后,陈广发常与杨占山、陶思锐等老红军回忆革命岁月。喜欢喝酒,但酒量不大。每当生病后,他不愿接受别的医生为他治病,只信任当过军医的傅孝绪,而经傅诊治,他的病很快就好了。1967 年,他原来所在的部队给他写来一封信,告诉他,曾给他当过通讯员的冯凯病逝了,他很伤心,好几天不思茶饭,在心里默默悼念老战友。1969 年 4 月,陈广发因病去世,享年 74 岁。

陈广发淡泊名利,从不居功自傲,生前仅任过县人民委员会委员。他生活节俭,克己奉公,所领取的 4500 元转业费,绝大部分捐助了本乡公益事业。20 世纪 70 年代,平武“背篼剧团”把陈广发的事迹编成歌词,在县内传唱:“南坝有个老红军,家住互助小山村,南征北战杀敌人,荷花闹海棠。”

浏览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