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策 > 其他文件

平武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平武县全民健身实施计划的通知

2023-01-17 09:27文章来源: 平武县
字体:【    】 打印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级各部门:

《平武县全民健身实施计划》已经县十九届政府第31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平武县人民政府

2023年1月16日

平武县全民健身实施计划

为促进全民健身更高水平发展,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健身和健康需求,根据《四川省全民健身实施计划》和《绵阳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结合平武县实际,制定本实施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实施健康中国和全民健身国家战略,深入落实省、市体育发展决策部署,补短板、闯新路、促发展,努力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丰富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供给,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体育健身需求,为加快建设畅通活力幸福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平武作出贡献。

二、发展目标

到2025年,基本建成与平武县发展相适应的更高水平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推动体育健身设施举步可及、体育健身组织充满活力、体育赛事活动丰富多元、科学健身指导专业高效、公共体育服务数字转型,实现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带动体育产业发展。全县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到38.5%以上,市民体质达标率超过90%。县城、乡镇、行政村(社区)三级公共体育健身设施和社区15分钟健身圈全覆盖,每千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3.8人,建设群众体育引领员队伍300人。

三、主要任务

(一)建设举步可就的体育健身场地设施

1.实施场地设施补短板工程。扩大群众身边的公共体育场地设施供给,夯实全民健身发展基础,构建县城、乡镇、行政村(社区)三级全民健身设施体系,实现社区15分钟健身圈全覆盖。建设与我县人口规模及实际县情相适应的公共体育馆、全民健身中心、体育公园、多功能运动场、健身步道。中心乡镇建设乡镇健身中心或多功能运动场,行政村(社区)建设多功能运动场。推广在健身中心或多功能运动场配建智能健身器材。推进体育公园和体育服务综合体建设,到2025年全县建设体育公园1个、县级全民健身中心1个、重点乡镇健身中心或多功能运动场10个以上、行政村(社区)多功能运动场5个以上、健身步道20公里以上。

2.优化全民健身设施空间布局。聚焦群众就近健身需要,增建健身设施,保障全年龄段、全人群健身需求。新建居住小区因地制宜落实健身设施配建。充分利用公园、河道沿岸、滩地、旧厂房、仓库、闲置国有资产等可利用的资源,建设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实现体育健身工程提档升级、更新换代,并向农村居住人口较多的自然村、安置居住点延伸。

3.提高体育健身设施利用率。统筹体育和公共卫生、应急避难(险)设施建设,鼓励公共体育场馆平战两用改造,配置急救设备,确保各类公共体育设施开放服务达到防疫、应急、疏散和消防安全标准。建立健全场馆运营管理机制,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健身场地设施建设及运营。落实好公共体育场馆免费或低收费开放政策,提升全民健身设施开放服务水平。挖掘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开放潜力,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规范有序向社会开放。鼓励机关、企事业单位开放现有健身场地设施,支持民营体育场地公益性开放。

4.推进智慧体育场馆建设。争取资金对文体中心场馆进行维修改造,消除安全隐患,加快场馆数字化转型与信息化智慧化建设,推进全民健身信息、数据资源开发和利用,实现提档升级,为今后承接重大活动、重要赛事奠定基础。

(二)发展充满活力的体育健身组织

1.构建体育健身组织网络。优化体育健身组织发展环境,组建县级体育总会、老年人体育协会,充分发挥体育协会的桥梁纽带和参谋助手作用,引导社会组织积极参与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形成覆盖城乡、富有活力、就近就便的全民健身社会体育组织网络。到2025年,县级单项体育协会总数力争达到20个。

2.培育基层体育健身组织。在乡镇、行政村(社区)普遍建立体育健身站点,引导和鼓励群众自发组建全民健身组织,推动全县体育健身组织向全域化发展。引导和规范网络健身组织、草根健身组织等健康发展。鼓励基层体育健身组织承接符合社区居民健身需求的赛事活动、科学健身指导等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将运动项目推广普及作为单项体育协会和各类体育俱乐部的主要评价指标。到2025年,乡镇体育组织及体育文化站覆盖率95%以上,每万人拥有健身站点1个。

3.加强体育健身组织治理。依法监管体育健身组织,建立政府监管、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相结合的监管体制。推进社会组织改革发展,加强体育健身组织治理,完善内部组织架构,提高工作人员能力,推动各类体育健身组织权责明确、依法治理。加大政府购买体育健身组织服务和扶持力度,增强体育健身组织活力。

(三)开展多元体育赛事活动

1.构建全民健身赛事活动体系。构建县、乡镇、村(社区)三级联动全民参与的全民健身赛事活动供给体系。定期举办全民健身运动会、广泛开展“百城千乡万村·社区”系列赛事活动。实施品牌战略,打造具有平武特色、覆盖面广、可持续性强的群众体育品牌赛事,各单项体育协会常态化开展体育赛事活动,各乡镇每两年至少举办或组织参加1次以上群众体育赛事活动,行政村(社区)根据实际情况举办群众体育赛事活动。

2.因地制宜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大力发展群众喜闻乐见、时尚休闲的路跑、篮球、气排球、门球、游泳、足球、桌上冰壶球等运动项目。推广普及太极、健身气功等传统体育项目,支持开展体现历史文化和地域特色的押加、推杆等民间民俗体育活动以及少数民族体育项目。支持全民健身与乡村传统节庆和活动相结合,促进农村体育事业发展。

3.推广线上赛事活动新模式。提供“互联网+健身”应用场景,创新全民健身赛事活动组织方式,打破传统线下比赛的时间和地域限制,举办覆盖各类人群的线上赛事活动。支持体育协会等社会组织开展线上赛事活动。推进居家健身常态化,鼓励开设线上健身课程,引导市民居家运动、科学健身。

4.促进重点人群体育活动开展。在具有公共体育设施的场所配备适合学龄前儿童锻炼的设备设施。完善公共健身设施无障碍环境,改善老年人、残疾人健身条件,开展适合老年人和残疾人的体育赛事活动。做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推广传承。支持企事业单位经常性开展职工体育活动,推行广播操、工间操。推广适合农民、妇女等人群的体育赛事活动。

(四)提供健身科学指导

1.加强全民健身志愿服务队伍建设。加强全民健身志愿服务队伍管理。优化社会体育指导员年龄和等级结构,积极引导学校体育教师、健身俱乐部教练等体育专业人士加入社会体育指导员和群众体育引领员队伍。

2.提高健身指导服务水平。通过科学健身讲座、健身技能培训等公共体育服务活动,提高体育工作者、社会体育指导员、社区医生等人员的健身指导能力,及时向市民传授运动伤害防护、运动康复、运动营养等专项化健身技能和业务知识,提高健身指导水平。开展线下与线上相结合的科学健身指导,引导市民科学健身。到2025年,社会体育指导服务基本实现乡镇、行政村(社区)全覆盖。

3.完善国民体质监测制度。加强体育场馆数字化转型与信息化建设。到2025年,公共体育场馆信息化升级改造达到100%。建立市、县国民体质监测网络,常态化开展国民体质监测和全民健身活动状况调查,系统掌握大众体质水平和参加体育健身活动行为实时数据,为实现基本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提供科学决策依据。鼓励将国民体质测定纳入健康体检项目。推动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达标测验活动常态化,创新达标测验活动组织形式,提高市民参与达标测验活动的积极性。

(五)全民健身融合发展

1.全面深化“体教融合”。完善“体教融合”协同推进机制。广泛开展青少年喜爱的各项运动技能培训和赛事活动,鼓励青少年每天参加一小时的中高强度身体活动,支持开展青少年体育冬夏令营、周末营。帮助青少年掌握2-3项体育运动技能。推进青少年体育“健康包”工程,开展针对青少年近视、肥胖、脊柱侧弯等突出问题的体育干预和科学普及。鼓励和规范社会体育俱乐部进校园提供专业体育服务。

2.推进“体医养融合”发展。推动健康关口前移,探索运动促进健康新模式,实现体育健身与卫生健康、养老等融合发展。推动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开设运动健康门诊,为城乡居民提供健身方案、运动风险评估等指导服务或开具“运动处方”。建设“体医养融合”的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为老年人提供健身、康复、养老等“一站式”运动康养服务,到2025年,全县各乡镇建设不少于1家。

3.推动全民健身与其他领域融合。加强全民健身与文化旅游、生态建设、乡村振兴、科技创新等领域融合,形成全民健身协调联动大格局。将全民健身纳入公共文化服务保障体系,建好市民身边的文体场所,发展体育旅游产业。将全民健身融入生态建设,在绿化空间、美丽乡村嵌入更多体育元素。支持全民健身领域科技创新和新技术运用,为市民提供便捷高效的体育服务。

(六)提高全民健身治理水平

1.推进全民健身管办分离。深化全民健身领域“放管服”改革,强化政府部门对全民健身场地设施、赛事活动、体育组织的管理和服务。推进全民健身相关标准建设,落实体育场馆运营管理、健身指导等标准。

2.促进全民健身多元共治。坚持开门办体育,构建多主体共同参与全民健身的工作格局。树立全民健身协同治理意识,逐步形成政府、社会、市场多方共同参与全民健身的局面。畅通反映全民健身工作意见建议和诉求的渠道。

3.加强全民健身法治建设。贯彻落实国、省、市全民健身相关决策部署,建立健全体育场馆设施、体育赛事活动、科学健身指导等管理制度,依法加强对高危险性体育健身项目、体育培训市场等领域的监管,维护市民、企业的合法权益。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保障

加强党对全民健身工作的全面领导,充分发挥发改、自然资源、财政、教体、市场监管、民政等部门全民健身工作联席会议的作用,形成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全民健身工作机制。县政府应将全民健身事业纳入本级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完善多元投入机制,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建设。

(二)完善政策保障

将全民健身场地设施纳入国土空间规划,统筹考虑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用地需求。新建居住小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配建社区健身设施。利用老旧小区改造和城镇更新,增加全民健身设施。盘活城市空闲土地、用好城市公益性建设用地,鼓励在符合国有空间规划的前提下,以租赁方式向社会力量提供用于建设健身设施的土地。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全民健身经费投入机制,切实保障公共财政对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的投入。

(三)加强队伍建设

创新全民健身人才培养模式,加强竞技体育、体育产业与全民健身人才队伍互联互通。培养群众赛事活动组织、体育社团管理、体医养融合等领域的专业人才。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和评价机制,为全民健身事业提供人才保障。

(四)加强安全保障

加强各类健身设施安全运行的监管。建立全民健身赛事活动安全防范、应急保障机制,加强赛前研判、赛中指导、赛后评估。加强全民健身相关信息系统安全保护和个人信息保护。

(五)加大宣传力度

倡导“天天运动,人人健康”理念,广泛宣传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促进人民健康的政策,强化全民健身在建设“健康平武”中的基础性作用。

(六)强化监督

积极主动接受人大、政协对全民健身工作的监督。将全民健身重点工作情况纳入文明城市、卫生城市、健康城市等创建指标与评估体系。2025年,全面评估全民健身实施计划执行情况,开展社会满意度调查,评估结果向同级政府报告并向社会公布。

解读:平武县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平武县全民健身实施计划的通知的解读

浏览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