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武县九环东线三产融合发展片区乡镇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公示)

2022-11-17 13:51文章来源:自然资源局
字体:【    】 打印


根据《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全省县域内片区划分的指导意见><关于以片区为单元编制乡村国土空间规划的指导意见>的通知》(川委厅〔2021〕53号)绵阳以片区为单元编制乡村国土空间规划的相关文件要求,平武县九环东线三产融合发展片区被列入绵阳市第二批次片区乡村国土空间规划名单。

    平武县九环东线三产融合发展片区(下简称片区)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青藏高原向四川盆地过渡的东缘地带,涪江的上游地区,西靠平通羌族乡,西北近古城镇,北接青川、广元,东南临江油和北川,三县交汇。地形地貌独具特色,孕育了“指状岭谷、山河拱卫”的优美自然地理格局。片区自然景观优美、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其中,涪江六峡,被水利部正式授予为“第十三批国家水利风景区”以及龙门洞省级森林公园、剑门蜀道风景名胜区等自然风景名胜区;片区有多处市县级文保单位,例如蜀汉江油关古镇、刘母氏乐太夫人墓、观音寺(御笔手诏碑)铁古桥等;音乐、美食为主的非遗文化独具特色,包括平武薅草锣鼓、平武山歌和荞米子凉粉制作工艺。山川掩映,农田村舍织,古桥楼阁,游人此处听凡音,共同编织起山水清静和旅客畅游美丽画卷。

片区包含江油关镇、响岩镇、坝子乡3个乡镇3社区39行政村,国土面积797.34平方千米。目前,片区户籍人口39302人,常住人口25422人,城镇化率36.11%。

平武县九环东线三产融合发展片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是平武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下位规划,在国土空间治理和可持续发展中起着基础性、战略性的引领作用,化国土空间规划对各专项规划的指导约束作用,推进多规合一,实现土地利用规划、城乡规划等有机融合、实施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的法定依据,规划实施一张“蓝图”干到底;规划期限为2021-2035年,基期年为2020年。

公示内容

一、编制背景

    在新时期国土空间背景下,为贯彻落实省、市关于乡村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和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相关决策部署,切实引领资源要素配置和布局优化,重塑乡村经济地理格局,以片区为单元编制乡村国土空间规划,大力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和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二、规划原则

1、底线优先,节约集约: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生态保护制度、节约用地制度。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盘活低效闲置用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落实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生态保护红线和城镇开发边界,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充分考虑地质灾害风险切实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2、多规合一,统筹布局:充分衔接上位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国土空间规划,根据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专项工作方案的要求,对片区专项规划进行统筹整合,合理确定发展定位,全面优化片区国土空间布局、生产力布局、基础设施布局、公共服务设施布局,以及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发展布局,推动片区一体化发展。

3、村民主体,共建家园:坚持村民主体,充分尊重村民意愿,有序引导村民聚居和进城进镇,把维护农民根本利益、促进农民共同富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4、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充分考虑本地区自然资源禀赋、经济地理格局和历史人文背景等条件,推动片区优势互补、突出特色,实现差异化发展,突出多元化特色

5、适度超前,面向实施:贯彻新发展理念,以高起点、高标准编制片区规划,强化规划引领,在体现前瞻性的同时也需注重可操作性,确保规划能用好用管用。

 

三、发展定位

总体定位:九环东线三产融合发展区

    其内涵涪江上游高山粮经产业发展示范区、绵阳绿色石材及农产品加工基地、川西北休闲文旅观光体验区。

四、规划目标

    “三步走”实现乡村振兴和三产融合示范标杆

    2025年,乡村振兴、高山生态农业初见成效,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搭建完成。

    粮食安全基本保障,农业现代化水平在坝区逐步推广,涪江沿岸和镇区产业功能初成型、生态和历史人文价值转换成果初显,镇村公服及基础设施短板基本补齐,城乡人均收入水平显著提高。

    2030年,乡村振兴、高山生态农业取得决定性进展,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产业生态圈基本建立。

    建立多个现代农业地理标识产品品牌,农业现代化在坝区全面推广,现代化工业园区完成转型升级,农文旅产业凸显地方特色,宜居宜业宜游城镇和美丽乡村逐步涌现,城乡人均收入水平位居区域前列,初步建立现代化的城乡治理体系。

    2035年,乡村振兴、高山生态农业形成示范标杆,镇村美、产业强、产品优、农民富的城乡形态及结构全面实现。

    绿色现代农业形成品牌示范,构成城乡一体、功能协同的产业生态圈,城乡人均收入水平位居绵阳市前列、四川省中上水平,现代化的城乡治理体系形成示范标杆。

 

五、主要内容

(一)底线约束:以底线守护为根本重塑全域保护发展格局

    落实三区三线要求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生态保护制度和节约用地制度,根据下达的目标任务划定国土空间功能分区,落实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公益林保护水源保护线洪涝灾害控制线础设施控制线历史文化保护线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保护线落实永久基本农田3312.39公顷高标准农田控制区551.58公顷;生态保护红线486.72公顷生态控制区24840.93公顷;落实上位规划划定城镇开发边界162.73公顷

(二)用地布局以土地综合整治为抓手优化空间要素布局

    土地综合整治优化全域空间布局的整体思路协调农业、生态、建设三类空间,调整功能结构,优化各类用地布局,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农业空间:保障粮食安全,做强高山农业品牌,优化农用地布局通过守护溪谷平耕、山地梯田的农耕资源挖掘复耕潜力,扩大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提升耕地效能优化永久基本农田建设高标准农田化零为整,提升园地质效促进设施农用地高效利用,保障和提升农业空间。

    态空间:维育山林相依、枝状水网的林水空间形态,严格实施林地用途管制制度明确公益林保护目标,林地调入调出的空间关系,根据河湖水域保护和利用的需求,制定保护目标根据湿地保护和修复目标,禁止任何破坏湿地及其生态功能的行为保障湿地面积不减少

    建设空间:构筑河谷簇群、靠山面田的镇村景空间形态落实开发边界,布局城镇建设空间依托区位价值和资源禀赋,以适度集中、规模组团优化乡村建设空间产业用地布局:推动建设指标向价值潜力区投放,形成依丘成组、临水簇团的产业空间根据生产生活需求,

    形成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方案: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方案

序号

类型

面积(公顷)

说明 

生态修复

水体治理

963.85

涪江及其他河流水体治理,沿河湿地、河滩建设

林地整治

6932.20

种植生态防护林、调整林地密度、实施退耕还林

治理地质灾害点

——

修复山体、清退工矿用地,实施生态复绿

农用地整治

 

新增耕地

175.15

其中农村宅基地复垦新增166.32公顷,工矿用地复垦新增35.63公顷,农用地复耕26.20公顷,占用调出55.91公顷。

旱改水

32.13

在平坝区推动旱地改水田

坡改梯

394.68

将坡耕地改造为梯地

高标准农田建设

452.28

整理沟路渠塘,建设高标准农田

建设用地整理

农村宅基地腾退

179.02

腾退存在风险宅基地、整理农村宅基地

工矿用地整治

35.66

腾退零散、闲置工矿用地

低效用地整治

2.18

腾退低效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

合计

9167.15

可治理地质灾害点:220处

 

用地结构调整表

用地分类

规划基期年

规划目标年

规划期内增减

面积

(公顷)

占比

面积

(公顷)

占比

面积

(公顷)

耕地

5987.04

7.51%

6216.92

7.80%

229.88

其中

永久基本农田

3312.23

4.15%

3312.39

4.15%

0.16

园地

854.73

1.07%

852.79

1.07%

-1.94

林地

68623.92

86.07%

68534.00

85.95%

-89.92

草地

112.33

0.14%

103.87

0.13%

-8.46

湿地

221.42

0.28%

224.29

0.28%

2.86

农业设施建设用地

489.30

0.61%

500.78

0.63%

11.48

城乡建设用地

1332.11

1.67%

1226.94

1.54%

-105.17

其中

城镇建设用地

159.23

0.20%

162.73

0.20%

3.50

村庄建设用地

1172.88

1.47%

1064.21

1.33%

-108.67

区域基础设施用地

331.20

0.42%

340.21

0.43%

9.01

其他建设用地

169.02

0.21%

122.94

0.15%

-46.08

陆地水域

1521.00

1.91%

1519.41

1.91%

-1.59

其他土地

92.10

0.12%

92.03

0.12%

-0.07

合计

79734.18

100.00%

79734.18

100.00%

0.00

(三)振兴产业以农文旅融合发展为重点构建产业生态圈

    依托现有种植基础、地景资源,通过优一控二强三的产业策略,构建农文旅融合发展的产业生态圈,推动产业集群发展壮大,实现镇村产业振兴,形成一轴两带八区多群的产业空间格局。

    一轴:依托九环交通干线,形成产业聚集轴线

    二带:主题农旅发展带、地景观光体验带

    “八区”:高山生态保育区、畜禽粮油种养循环区、中草药种植区、绿色工业园区、高山精品粮油种植园区、核桃种植园区、蜜桃种植园区、岭谷峡湾地景观光游览区;

    “多群”:以乡镇、中心村为组群,结合农业+旅游、文化+旅游、地景+旅游为主题形成多个产业聚落。

    产业路径举措:聚焦空间落地实施,明确优一控二强三的具体路径

    优一(以农固本):突出粮油、畜禽、核桃、中药材等农业优势,有序引导片区农业加工物流、研发展销等配套服务向园区、基地集中,形成品牌农业园区和种养基地。

    控二(以工促农):促进制造业向绿色化、低碳化转型,延长“研发—加工—销售”农业产业链,通过整理低效工矿用地,推动零散建材工业、加工业入园,形成以绿色建材、农副产品加工为主的新型制造业体系

    强三(以文兴旅):利用丰富地景资源和历史遗迹,培育文创产业集群,营造多元文创场景,引入策划机构,增强产业配套,打造文旅产业生态

    片区规划新增三产用地项目37个,共计24.34公顷项目用地主要分布在江油关镇建筑村、响岩镇同心村、坝子乡白鸭村等20个村,用于保障民宿建设、康养项目、旅游综合开发项目等。

序号

行政区

项目名称

具体位置

面积

(公顷)

1

江油关镇

党家沟村磨房沟民宿项目

江油关镇党家沟村

0.32

2

官帽山观光旅游开发项目

江油关镇兴隆村

0.88

3

建筑村李家河坝民宿项目

江油关镇建筑村

1.82

4

江油关镇建筑村半山民宿项目

江油关镇建筑村

3.37

5

江油关镇三国文化体验馆

江油关镇关东村

0.23

6

金林村小河民宿项目

江油关镇金林村

0.35

7

龙门洞民宿接待项目

江油关镇新建村

0.16

8

龙门洞民宿项目

江油关镇新建村

1.01

9

云上关东旅游接待建设项目

江油关镇关东村

0.58

10

 

 

 

 

 

 

 

 

响岩镇

茶园子生态种植养殖观光旅游综合开发

响岩镇双凤村

0.22

11

大田村大田坝精品民宿建设项目

响岩镇大田村

0.96

12

大田村农产品集散销售中心

响岩镇大田村

0.24

13

大田村文胜红英民宿建设项目

响岩镇大田村

0.28

14

鹤亭村临江民宿建设项目

响岩镇鹤亭村

0.34

15

清水村滚子坪民宿项目

响岩镇清水村

0.37

16

清水村张家湾民宿建设项目

响岩镇清水村

0.26

17

清水蜜桃产业园文化广场建设项目

响岩镇大田村

0.12

18

三叉沟民宿建设项目

响岩镇同心村

0.49

19

双凤村南泽康养建设项目

响岩镇双凤村

0.31

20

水映秘境

响岩镇涪江村

1.25

21

同心村洞子沟民宿建设项目

响岩镇同心村

0.85

22

同心村椒子沟民宿建设项目

响岩镇同心村

0.46

23

同心村同心谷民宿建设项目

响岩镇同心村

0.72

24

同心村小路沟民宿建设项目

响岩镇同心村

0.68

25

响岩镇大水村磨沟里民宿项目

响岩镇大水村

0.84

26

响岩镇乡村振兴农特产品展销馆

响岩镇涪江村

0.10

27

坝子乡

八洞村坝子河民宿项目

坝子乡八洞村

0.62

28

白鸭村柳树屋基民宿项目

坝子乡白鸭村

2.76

29

白鸭村乡村酒店

坝子乡白鸭村

0.29

30

白鸭村云窗月户民宿建设项目

坝子乡白鸭村

0.34

31

伏龙村梨树坪民宿项目

坝子乡伏龙村

0.32

32

黑水村坟坪组民宿

坝子乡黑水村

0.32

33

丘林村季家沟民宿项目

坝子乡丘林村

0.34

34

天童村大松树民宿建设项目

坝子乡白鸭村

0.11

35

天童谷民宿建设项目

坝子乡白鸭村

1.43

36

天柱山民宿建设项目

坝子乡丘林村

0.25

37

玉丰村大松鼠观赏民宿项目

坝子乡玉丰村

0.35

(四)设施配套以均好便捷为目标完善配套服务支撑系统

构建均衡便捷、互联互通的绿色交通体系。

积极融入成德绵一体化发展深化片区与周边高速路、国省干道、快速通道等道路的联通,同时优化内部道路网,形成外快内畅的开放型交通网络

完善公服设施,突出量身定制,构建“三级协同、便捷共享”的镇村生活圈

“五宜三不愁”为原则,构建“中心镇—一般镇—乡村”三级生活圈提升片区综合服务能级,推动多元化复合化产业集聚,健全农村公共服务设施投入长效机制完善乡镇公共服务功能,提档升级原有公共服务设施,引入“新村民”配套设施,提升综合服务品质按需配置,保障村民基本生活交往和基础服务水平。因需定增,补齐公服设施短板,做到宜学宜养宜游宜业宜心看病不愁网购不愁安葬不愁

完善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安全韧性镇村

落实上位规划,衔接专项规划,对给水、燃气、电力、电信、排水、环卫、综合防灾、消防等市政基础进行严格摸底调查,按需合理配置相关设施,制定管理措施,发挥服务效能最大化。

(五)品质提升以梯次集聚为导向强化中心镇村辐射带动

构建中心引领、聚散有致的新型镇村体系

根据吸引带动力和资源集聚度,构建“1中心镇、2一般镇、10中心村、32一般村(社区)”的镇村体系按照“城镇带动、中心村带动、生态保护”三类村级片区类型,全区划分为10个村级片区明确人口城镇化和聚居引导方向指引

构建梯次集聚、星落有致的居住空间格局

通过测需求理潜力定选址优格局的方式,以尊重村民意愿为前提,形成“3+38+N”的居住空间格局。预测到2035年片区常住人口约23178人,城镇化率46.74%整理涉及农户2000余户,9000余人179.02公顷宅基地;规划安置点共63处,面积35.23公顷,共涉及3个城镇社区,38个农村新型社区和多个散居宅基地。

优化镇区、新型社区、散居聚落的建筑风貌

镇区建筑风貌建设指引:镇区整体建筑风貌主要以现代川西民居进行打造,以低层住宅为主,独立空间为主要特点,立面和平面布局灵活多变建筑色彩以冷色调为主。

新型社区建筑风貌建设指引:建设以川西民居为主,多为木穿斗结构式房屋,以低层住宅、庭院式为主要特点,基本组合单位是“院”,立面和平面布局灵活多变

散居聚落建筑风貌建设指引建筑形式以“前庭后院”的布置方式为主,木构的梁枋及穿斗形式有利于搬迁和就地取材,同时檐廊有雨季晾晒玉米等的实际功能在总体协调的基础上,每个院落应设计多种方案,形成多样化组合形式

      提升人居环境品质

推进农村环境整治,扎实推进农村厕所革命,普及农村卫生厕所、提高改厕质量、加强厕所粪污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加快推进实现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全覆盖;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和利用,健全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提升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水平;推进农村绿化美化,整治乡村道路。

(六)振兴振兴以五大振兴为内核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实现共同富裕

乡村振兴要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组织、生态五大振兴。

1、推进乡村产业振兴,构建完善现代农业全产业链,全面推进农业提质增效通过建立一产绿色种植与畜禽养殖,二产农产品加工和矿业加工,三产农+旅游产业、文+旅融产业、地景+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形成良好的产业延伸链,增加产品附加值,已达到构建一、二、三产业有机融合的发展体系推动产业融合的目标

2、推进乡村人才振兴,培养一批高素质农民、专合组织带头人、农民企业家。培育和发展农业生产型人才,发掘并保护农村各类实用人才和传统文化人才,延续乡土人脉

3、推进乡村文化振兴,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加强乡村传统文化保护利用,促进农耕文明与现代文明融合发展。建立综合考评体系,对乡村基层组织及其带头人进行全方位监督和考核,理清管理部门各方权责,杜绝权力滥用,防止权力腐败

4、推进乡村组织振兴,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促进乡村治理现代化。

    5、推进乡村生态振兴,加强农业生态保护与修复,统筹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强化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坚决贯彻实施质量兴农战略;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发挥农业生态环境的多功能性。依托剑门关国家森林国家公园和九环东线交通优势,结合片区的农业资源文化资源、旅游资源实现片区发展。在江油关镇发展文化康养旅游;在坝子乡结合农业发展,开展乡村旅游,如共享农场、果蔬采摘等;依托剑门关国家森林国家公园在响岩涪江六峡大力发展森林康养。

新时期要推动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针对脱贫村建立完善提档升级促进机制,逐步引导脱贫村向乡村振兴示范村转变。探索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相对贫困识别机制、政策体系、帮扶措施和考核机制,有效解决相对贫困人口生产生活困难和问题。建立健全“资产家底清楚、类型界定科学、产权归属明晰、权利义务匹配、运营管护规范”的扶贫资产管理工作体系,构建长效稳定的带贫益贫机制。

加强设施装备建设,示范引领农业设施化

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按照集中连片、旱涝保收、稳产高产、生态友好的要求,完善田网、渠网、路网“三网”配套,实现农田排灌能力、土壤配肥能力和农机作业能力提升推进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步伐;发展高效节水灌溉设施,大力推行大田作物采用管灌、设施作物采用滴灌的灌溉方式,最大限度地节约灌溉用水

推进产业集聚发展,示范引领农业因区化

加强优质果蔬基地响岩镇,因地制宜地建设果梅种植基地或有机蔬菜种植基地,扩大果梅产量,适度发展标准化反季节蔬菜种植基地,扩大蔬菜的产量,提升经济效益

着力打造产业链,示范引领农业融合化

大力发展粮油种植和畜禽养殖的循环种植体系,形成规模化,标准化的种植养殖产业,提高产业,发展农产品加工、物流仓储

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引领农业绿色化

深入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大力发展种养循环农业,推广农畜结合生态治理模式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和农田残膜回收处理,加强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置,推进农业生产垃圾的源头治理。

加快发展智慧农业,示范引领农业数字化

建设耕地基本信息数据库推进种质资源的数字化动态监测、信息化监督管理加快农业生产经营数字化发展数字农情,动态监测农田和养殖场,及时发现灾情发布预警信息;推进种养设备智能化。鼓励发展众筹农业、定制农业等基于互联网的新业态,创新发展共享农业、云农场等网络经营模式推进农产品生产、标识标准化,农产品可溯化,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管控全程化。

附图一 片区区位关系图

附图二 片区国土空间总体格局图

附图三 片区国土空间三区三线规划图

附图四 片区国土空间用地布局规划图


附图五 片区土地综合整治一张图

附图六 片区产业空间结构规划图

附图七 片区综合交通规划图

附图八 片区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