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平武要闻

《四川新闻联播》关注平武如何有效平衡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2023-05-25 10:48文章来源: 新闻中心
字体:【    】 打印

2013年我国首次提出“建立国家公园体制”,到今年刚好十年。在大熊猫主要栖息地建立国家公园,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推动的重大改革事项,是建设生态文明美丽中国的标志性、战略性工程。在2023年国际生物多样性日来临之际,大熊猫国家公园管理局、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四川省林业和草原局(大熊猫国家公园四川省管理局)和四川广播电视台,联合央、地媒体,共同推出川陕甘全媒体新闻行动——《探秘大熊猫国家公园》,去感受一片万千生灵多彩共生的天地,去发现国家公园带来的生态之变。

在大熊猫国家公园,除了神秘原始的核心保护区,还有一个特别的地方——原住社区,在这里人类与自然互动频繁、互相影响。对于世代扎根在此的村民,如何平衡“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天平?今天的川陕甘全媒体新闻行动《探秘大熊猫国家公园》,一起去看看他们怎么和万千生灵做邻居。

绵阳平武,大熊猫国家公园北入口,有野生大熊猫335只,数量全国第一,因此被称为“天下大熊猫第一县”。这里有一个叫“白熊部落”的关坝村,早在1845年,当地文献便将大熊猫记录为“白熊”,村民世代与大熊猫共居,高山养蜂、冷水养鱼,是他们靠山吃山的“新吃法”。

川陕甘联合报道组 四川台记者 曾潇:我现在耳边“嗡嗡嗡”的。

绵阳市平武县木皮藏族乡关坝村蜂农 高明斌:它就是太多了。

2017年大熊猫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后,关坝村被纳入一般控制区内。与核心保护区人退“猫”进所不同,一般控制区允许人“猫”共生,但前提是不能破坏生态。位于山腰上的这个蜂园,蜂农高明斌正将新招到的野蜂装进蜂箱,期待它们能筑巢产蜜。

川陕甘联合报道组 四川台记者 曾潇:蜂群的新的家,现在已经就完全入住了。

高明斌说,10多年前,蜂群可不愿意在此安家。那时关坝村因为毁林开荒,捕猎野生动物,生态环境一度处于崩溃的边缘。

绵阳市平武县木皮藏族乡关坝村蜂农 高明斌:所以那个时候伐木那个时候,你把很多树都砍坏了,哪有现在这么多蜂,根本蜂都没有糖。(现在)花草树木保护起来了,蜜源植物多了,蜜蜂才有蜜。

这项“甜蜜”的事业,也吸引了北京林业大学生态学博士张玉波。在村上做大熊猫栖息地保护的博士论文时,他看到了高山养蜂的前景,毅然辞去北京的工作,带着村民一起养蜂。他研发的“太阳能物联网格子蜂箱”让蜂蜜产量成倍增长。

绵阳市平武县木皮藏族乡关坝村猫熊谷农场创始人、北京林业大学博士 张玉波:我们一直在想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它中间需要一个转化器的转化,我们通过养蜂这种产业,实现了我们当地这种良好的生态环境,把它进行了一个价值转化。

如今,关坝村的蜂蜜,成为了第一批“大熊猫国家公园特许经营生态产品”,甚至还吸引了黑熊跑来“尝鲜”。多年未曾现身的大熊猫、斑羚、金丝猴等“邻居们”,也重新回到了人们的视野里。

离开关坝村,来到不远处的高村乡,这里的村民,有两个新职业——巡护员和自然导赏员。老河沟自然保护区里,村民陈小银正在为平武涪江小学的同学们讲解大熊猫的知识。

绵阳市平武县高村乡老河沟自然导赏员 陈小银:大熊猫像猫是不是?其实它体型非常的大,它是属熊科。所以我们在林子里面看到它的时候,一定要远离它。

绵阳市平武涪江小学学生:它是不是食肉动物?

绵阳市平武县高村乡老河沟自然导赏员 陈小银:它很早以前是食肉动物。

从2022年开始,老河沟自然保护区已培养了175名当地村民,成为像陈小银这样的自然导赏员。从狩猎人到护山人、讲山人,陈小银说,他们是真正吃上了绿水青山饭。

绵阳市平武县高村乡老河沟自然导赏员 陈小银:我们之前觉得这保护动物植物对我们来说没什么好处,就断了我们一条财路,其实吧,现在就把这种青山,转变成我们经济来源的一条渠道,能跟他们一起能够更好地去做这个(生态)保护。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保护”与“发展”相平衡的理念,照亮着人与自然亲密相处、共生共荣的未来。

(来源:四川观察 )

浏览次数: